Search

 English  |   中文

文章正文
为诗歌插上音乐与舞蹈的双翼(转自 邢台日报 文化周刊)
日期:2024-01-04 16:37:31    大小:【】【】【

——专访“诗韵中华”总策划李黎

本报记者 张莉

“在演出里,我希望能构建诗歌的意境。意境是什么?我的理解,意就是心意,境就是地方,也就是把你的心放在可以触及的地方,构建你心灵的栖息地。”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,妙不可言。如何让每一个人体会诗歌的言外意、弦外音,与诗歌相亲相近,李黎想到了舞蹈与音乐:给诗歌插上音乐与舞蹈的美丽双翼,让她飞进每个人的心中。

在“诗韵中华·风雅邢台”开演前,记者专访了总策划李黎。

《诗经》的“蒹葭”还原成情景交融、感人心灵的吟咏;屈原的《楚辞·九歌》化作一场灵动的舞蹈与独白;李白的《将进酒》升华为一首回肠荡气的诵唱和舞蹈;李清照的《月满西楼》则交织着一场韵律丰盈、气韵灵动的歌与舞……从滔滔汨罗江水到李白狂放不羁、笑傲王侯,从《诗经》《乐府》等数千年不绝如缕的吟唱到唐诗宋词的传颂不衰,将中华诗歌的审美意境活灵活现地展现于舞台上:温婉动听、舞姿翩翩、赏心悦目、诗意盎然。“作为一台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,‘诗韵中华’融合了朗诵、吟诵、声乐、器乐、舞蹈、书法、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。”李黎介绍,气势恢宏的“诗韵中华”包括序在内一共有5个篇章,24个彼此连贯的节目。

李黎是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艺术家。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时主攻的是诗论和诗学,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,主授的也是诗歌美学。这自然让他对诗歌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更深、更系统的认识。他同时又是“世界华语诗歌联盟”的创始人,30多年跨越大洋,传播友谊,传播推广中华审美文化。

“诗韵中华”的推出,在李黎看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。早在2010年之前,李黎就有了初始创意,2014年10月“世界华语诗歌联盟”正式创立,次年就在江苏镇江举办了首届世界华语诗歌大会、首届世界华语诗歌颁奖盛典。“我们希望以诗歌的复兴带动文化的复兴,以文化的复兴带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”李黎这样说道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“诗韵中华”首演选在了诗歌之城镇江,吸引了20多个国家、全国40多个城市的1200多名诗人及爱好者。

时光不负付出。“诗韵中华”得到了众多赞誉:“它打破了诗歌只能朗诵的传统模式,成功地将诗歌融入舞台表演,让我们用最直观的方式欣赏诗歌,将诗歌以赏心悦目的方式表达出来,还原了诗歌的审美意境”“它继承了‘文以载道’的中华文化传统,实现了以大俗做大雅、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”“以美轮美奂的舞台演出,展示出中国诗歌之美,传播了中国诗歌文化,弘扬了中国诗歌的艺术精神”……从北京到海南,从洛杉矶到旧金山,“诗韵中华”一步一个脚印,品牌性日益突出,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共同赞誉,也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书写了精彩的崭新一页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李黎认为“诗韵中华”的亮点及成功之处在于其创新性,通过诗、乐、舞、形的创新融合,将中华诗歌精粹熔于一炉。

“诗韵中华”的演职人员从“40后”到“00后”,涵盖各个年龄层次。李黎几十年来专注于中国诗歌创作和研究。他认为,诗歌进剧场,要满足不同群体对诗歌文化的需求,即让儿童看到童真、青年看到时尚、中年人看到诗情诗意与人生智慧、老者看到深邃的哲理思考、海外华人看后唤起对母语文化的眷恋和自豪、外国友人观后激发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认同,从而实现老少喜爱、中外皆宜、雅俗共赏,跨越文化精英与普罗大众间、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间、海外群体与国内群体间在诗歌与传统文化理解上的鸿沟。

自2015年首演至今,凭着对中华诗学的深入研究、领悟,以及在国际演出市场的实践经验,李黎及其团队一直在打磨提升“诗韵中华”的艺术质量,并且有意识地把所巡演城市的元素有机融入。第一次来到邢台,李黎以一个陌生人的角度对这座城市进行打量。他觉得这是一座充满内生力的城市,有3500年的建城史,有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文化兴市”战略,加之泉水赋予的独特气质和魅力,在不久的将来,邢台当能成为一座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。

路在脚下,行将致远。李黎坦言,通过演出这种广大观众更易接受的方式,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大家的文化品位,增加城市的文化美誉度,潜移默化地让大家喜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一直是整个主创团队的心愿。希望有机会挖掘邢台的诗歌资源,以其为脉络梳理邢台历史文化,延续城市文脉,助力邢台打造有特质、有故事、有温度、有情怀、有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。


Copyright 2013-2014 © 美中基金会 版权所有 ICP辽ICP备05010458号